学院新闻

音乐舞蹈学院开展20251学期示范观摩课活动

发布者:音乐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3-27作者:浏览次数:10


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,激发教学创新,提供教学反思契机。2025327日下午,音乐舞蹈学院在音乐大楼133011330613204组织开展了4场示范观摩课。校督导杜华教授到场指导,黄芳副院长主持,全体专任教师参加。

黄奕彬老师的《器乐表演(六)》通过《大协奏曲》中国民族打击乐曲目的学习,让学生充分展示并体会中国民族打击乐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帮助学生树立理论结合实践,知行合一的学习理念,弘扬中国传统文化。



张骥老师《声乐与教学(四)》中,展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《春花秋月何时了》。旋律哀婉低回,如泣如诉,配合歌词,将李煜内心的愁绪与悔恨层层铺展,声声揪心,极具艺术感染力 。声乐演绎时,多采用舒缓且哀婉的旋律,以长音与颤音,勾勒出愁绪的绵延。从开篇的低吟,到高潮的泣诉,将李煜无尽的悔恨与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,声声扣人心弦,令人动容。



刘鹏老师《和声》课中讲解调内和弦和离调和弦的概念及特点,通过音乐的对比,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两种和声的感知和色彩。和声的使用不仅仅是技术方面和理论知识的学习,更重要的是建立内在的听觉系统,从而感受不同和声所具备的独特魅力与美感,感受不同属性和声间的异同。



陈婷老师的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基础(二)》课程以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为思政切入点,通过藏族舞蹈的颤踏、屈伸组合复习与库马拉新组合教学,将高原文化意象凝练出动态符号。教学实施过程体现出创新“双主”路径:教师以动作符号解码民族精神密码,学生通过分组教学实践强化师范技能,形成“技艺传习—文化解码—价值内化”的梯度育人闭环,实现舞蹈语汇与铸魂育人的深度耦合并进。



教学研讨环节中,杜华教授和现场听课教师对4位示范观摩课主讲老师给予了充分肯定:一致认为老师们备课充分,授课思路清晰,基本功扎实。同时,大家对4位老师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:思政元素融入不够充分、课堂中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略显不足、重难点不够突出、课堂时间把控上有些欠缺等等。老师们对比示范课与自身教学,能更客观地分析问题,形成“实践—反思—改进”的良性循环。